古人云,“煙花三月下?lián)P州”,今年三月雖無機會再次在這天地回春之際去揚州游玩,但翻了翻手機的相冊和空間的文字,去年在揚州的三日游也好似歷歷在目。
大巴車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出游選擇,不過1小時多的路程,我便在車上睡的昏昏沉沉。因為時至初秋,既趕不上李太白說的“煙花三月”,也領略不了樊川居士所言的“二十四橋明月夜”。所以路上不免十分慵懶。然而,當我慢慢開始進入揚州那片未經開發(fā)的老片區(qū)時,心情莫名的變得歡愉起來。因為透過車上那小小的窗口,走走停停的這一路,目光所能看到的高樓大廈很少,詢問過揚州的一位朋友他告訴我這是揚州廣陵區(qū)的東關街一帶。這一帶因為有很多古建筑,因此不允許建高樓,與其它高樓聳立的城市不同的是,走在揚州街上,真的給我一種舒適隨性的感受。
來揚州,便不得不走一遍東關街。東關街是揚州具有代表性的去處,在東關街的城樓前。這條老街不是很長,我的運氣不錯,不是旅游時節(jié),客流量不算多??粗鴥蛇吳啻u黛瓦的小門店,真有種走在古裝劇中古街的感覺。路兩邊的房子都是用青磚砌成的,覆蓋著黑色的瓦,路面也是十分齊整,但是也免不了商業(yè)化。相對于我去過的南京夫子廟和北京的南鑼鼓巷,東關街無疑是我覺得恰到好處的,它沒有像夫子廟那樣充斥著商業(yè)的喧鬧,也不像南鑼鼓巷那樣雜亂擁擠。
走著青石的路,街兩旁的那種樸素門面,總覺得進去看看便會別有洞天。沿街的店鋪有很多。我到街的時間很早,聚香齋的店鋪已經有熱氣騰騰的早食,門口排著的也大多是老人家,要一碗豆花,點兩塊燒餅,就坐在路邊吃著。一切無比自然,自然到好像這條街、這店鋪的門口,一直以來都沒有變化。無論是否有無慕名而來的游客,它自始至終都是這樣,靜謐平和。
整條街上,莫過于手工藝店、商業(yè)與特色小吃店,可以說是目不暇接,選擇非常多。對于熱愛美食的我來說,關注的有很多:三和四美醬菜,揚八怪姜糖,謝馥春香粉店,趙氏疊湯圓,賴四喜湯圓,粗茶淡飯,聚香齋等等。讓我一直惦記著的,當屬聚香齋的燒餅,很小巧,口味也十分多種多樣,不僅有甜咸還有火腿、肉松、豆沙等等。粗茶淡飯的藕粉湯圓味道真的非常好,甜絲絲的,吃起來很有彈性,有一種在吃大號珍珠奶茶中珍珠的感覺。除了店家美食,還有很多住在巷子里的人家做的小吃也是十分美味,我有幸吃到一位大叔家的豆干,很鮮美,鹵的很入味,大叔不是經常來,所以后面幾次沒有遇見。
走完東關街,那必然得去大名鼎鼎的鹽商私人園林——個園。我沒有去過蘇州,所以不知道所謂的文人雅致是什么境界,不過就這一個小小園子,就讓我無比歡喜。個園就在東關街上,所以十分近。雖然個園的大門與外面的店鋪相比大不了多少,但一走進去,穿過照壁,便豁然開朗。我直接前往園林中部,因為那邊有著著名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,根據講解員細心的介紹,聽著這四季假山是怎么體現(xiàn)四季的:春是在竹叢中選用石筍插在假山中,看起來十分像雨后春筍,旁邊是一個被濃蔭環(huán)抱的荷花池,夏景則是以青灰色太湖石為主表現(xiàn),秋景是坐西朝東的黃山石,冬景是用潔白色的雪石堆砌,象征隆冬白雪。
代表夏景的太湖石,有著精巧的洞中小道,曲折而上,可以到“山頂”。當我走上去時,適逢紅楓葉正盛,一入眼簾的就是那一抹火紅。雖然是初秋,但園中的綠色依舊不減,反添了些顏色的便是這紅楓了??粗赃叺臈魅~,真的有秋高氣爽的感覺。這四塊假山都是圍繞宜雨軒展開布局,在宜雨軒中觀賞如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季,實在是回味無窮,更驚嘆于當時工匠的奇妙設計和別具匠心。
來了揚州自然要吃一下?lián)P州早茶,臨行前一大早我就直奔冶春御碼頭店?!坝a頭”是當年康熙帝五次南巡時到揚州下船的地方。走過御碼頭再沿著一道石磚小路,穿過一道小拱門就到了。因為原來這里是冶春花社,所以也有著江南水鄉(xiāng)園林建筑的特色。在河岸邊可以看見十余間古色古香的房間筑于護城河之上,這里就是冶春茶社,進入茶社中,各種早點都點了一遍,燙干絲、三丁包、五丁包、蟹黃湯包、蒸餃等等,先嘗嘗蒸餃,帶著一種蝦仁或蟹黃的味道,這里的三丁包子做得也不錯,餡心咸甜適中,然而讓人難忘的還是那道燙干絲,讓我想起朱自清先生曾今描述過的那段關于做燙干絲的過程,“廚師將干子切為細絲,放在小碗里,用開水一澆,干絲便熟了,逼去了水,轉成圓錐似的,再倒上麻醬油,擱一撮蝦米和干筍絲在尖兒,就成。”雖然只是普通的豆腐絲,但是這些作料加進去,別提有多鮮美和清爽。這頓熱乎乎的早飯作為這次游玩的結尾,也算是十分愜意。
以前不愿出遠門的我,現(xiàn)在覺得在別樣的天地間感受生活,真的可以讓人生閱歷更加豐厚,期待下一站的城市。
(菲納斯 費慧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