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色彩》開篇即言:“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,很早就確立了色彩結構,以黃、青、赤(紅)、黑、白為五色,與五行中的土、木、火、水、金相聯系,把中國人關于自然、宇宙、倫理、哲學等多種思想融入到色彩中,形成獨樹一幟的中國色彩文化?!弊怨乓詠恚袊怂坪鯇t色有一種狂熱的喜愛,熱烈的紅色常常被中國人視為吉祥和喜慶的顏色,貫穿了整部華夏歷史,家逢喜事更是少不了進行一番以紅色調為主打的裝扮點綴。而在服飾搭配設計、建筑裝飾、園林設計、裝菜擺盤等很多時候,紅色會與綠色暖冷色調互補、相襯,從而達到一種鮮明生動又活潑的平衡效果。正如“濃綠萬枝紅一點”的石榴花,如若沒有那濃綠相襯,想必那春色未必就十分活潑動人了。
《說文解字》說:“綠,帛青黃色也”。即綠色是青色和黃色的調和色。綠,有很多種類,有顏色像未成熟梅子的梅子青、像艾草的艾青、像青豆的豆綠、像春天柳葉的柳綠、像新生嫩竹的竹青、像鴨蛋外殼的鴨蛋青等。我們的審美文化賦予了綠色特殊的象征和意義,它常常象征著生命、自然、新鮮、自由、成長。這種審美同樣投射在了我國的文學藝術當中,古今許多著名詩詞中,均可捕捉到文人騷客借用綠色表達自己情感的痕跡。
唐代的劉禹錫在《陋室銘》中言:“苔痕上階綠,草色入簾青”,借此來表現陋室之陋而不失溫馨自在。青蔥翠綠鋪滿臺階,清新之色映入屋簾,別有風味,恰到好處。提起關于綠的詩句,北宋的王安石亦有名句是值得一提的。
春風又綠江南岸,明月何時照我還?
——王安石《泊船瓜洲》
又是一年的春風吹來了,江南的岸邊各種新綠往上泛,而我呢,明月何時可以照著我踏上歸家的路?這一句表達了王安石濃濃的思鄉(xiāng)之情,委實令人動容。而關于這個“綠”字,此處便不再贅述洪邁的《容齋續(xù)筆》中記載的那段膾炙人口的煉字故事,只淺談“綠”的妙處。此句中將“綠”作使動用法,頗具感染力,將盎然春意躍然紙上,僅一字便展現了江南春景的生機與清新。綠色,是生命之色,也是春天之色。提起王安石,也不妨看看他的另一句名句。
一水護田將綠繞,兩山排闥送青來。
——王安石《書湖陰先生壁》其一
曲曲折折的一道小河潺潺地繞過農田,仿佛慈母護子般輕輕護著這一方綠;屋外兩座山欲推門而入似的,要將那欲滴的深翠山色捧到你的面前。其水柔媚,其山雄豪,如果說前句借曲折生姿的小溪寫出了農田之綠的可掬,那么后句的“排闥送青來”更可謂神來之筆,擬人的手法賦予了翠綠山色撲面而來的動感,給人以新鮮生動之感,使得整體畫面呈現出清新自然卻又興奮而熱烈的效果。綠色,象征著萬物生長、欣欣向榮的美好光景。
前人的智慧如浩瀚星海,我等也只能偶拾碎片一二,現代人的思想就更為跳躍精彩了,然而對于綠色的審美大抵還是傳承了的。作為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,顧城也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 “童話詩人”。
我多么希望,有一個門口
早晨,陽光照在草上
我們站著
扶著自己的門扇
門很低,但太陽是明亮的
草在結它的種子
風在搖它的葉子
我們站著,不說話
就十分美好 ——顧城《門前》
誠如顧城所說,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,他卻用它來尋找光明?!堕T前》描繪的不是一個動態(tài)事件,而是一個幾乎靜止的場景,他用微微的陽光和小小的綠色拼湊出了一個再美好不過的早晨,細細咀嚼,慢慢回味。通篇雖未提一個“綠”字,我卻仿佛看到,晨曦微露,柔柔地籠罩著風中輕搖的草兒,那種微微閃耀著的草綠色給人以希望和美好,甚至連帶著空氣都是甜絲絲的。這也是綠色的神奇之處,代表著希望和自由,給人以平靜之感。
色彩本源于大自然,人們將色彩引入生活、文化之后,就給色彩著上了主觀的認知和情感,使之擁有了豐富多樣的象征意義。在文學創(chuàng)作當中,文人騷客筆下的顏色也就不僅僅是單純的顏色了。當我們再讀到詩詞當中的綠色時,可以用心去領悟其中的象征意味,嘗試著見其所見,感其所感,讓生活更多彩。
過了“綠柳才黃半未勻”的早春時節(jié),背陰處的冰雪化盡,冬的寒意漸消,漫步在外,還只是見著“草色遙看近卻無”“碧玉妝成一樹高”;到了草長鶯飛的三月天,已是“春草青青萬里馀”“拂堤楊柳醉春煙”。雖未有“客路青山外,行舟綠水前?!钡臋C會,攜三兩好友出門踏踏春也是極好的,若是不愛“千里鶯啼綠映紅”,也可以去某個湖畔看看“綠楊陰里白沙堤”的意境,也許還能有幸看見“紅毛浮綠水,紅掌撥清波”的大白鵝。心情愉悅之時,總會產生“水綠山青春日長”的感覺;夜里歇息下,卻驚覺前陣“新透綠窗紗”的蟲聲已成一曲交響樂。夏天就這么來到了,“嫩綠與老碧,森然庭砌中”,綠,將更為多姿。
(財務中心 劉赟)